我說混蛋這可不是在罵人喔!這是在講川菜當中的頭道怪菜。取其“蛋渾一而不可分,混合而成可口的美食”之意。清代的菜譜《調鼎集》就記載了“混蛋”的作法,先將雞蛋殼敲出一個小孔,將蛋黃蛋清倒出,留蛋清去蛋黃,加上濃酒攪絆,讓它都融化了,再倒回蛋殼裡去,上面用紙封住,擺在飯鍋上蒸熟,剝去外殼,這就是一道正正宗宗的渾蛋也,據說味道極為鮮美。
現在你到餐館去可沒這道菜了。得回你到四川餐館去,侍應生好生問道:“先生,您點什麼菜?”,你衝他一笑,說聲:“混蛋!”,他要是不懂這道菜的源由,衝著你這話,你的神麼小費他也不要了,先請你吃一拳,算是頭抬小菜。
雖然這道菜是沒有了,但是從它衍生出來的菜可真不少,像是湖南的換心蛋,湖北的石榴蛋,四川的釀鴿蛋,還有我們安徽家鄉的八寶蛋等等,基本上都是採用混蛋的作法,可以說是源於傳統,又創新傳統,在“混蛋”上搞了創新吧!
說起來中國的菜名千奇百怪,往往菜名也把人的思想,感情,歷史事件都裝進去,比如“叫化子雞”比如油炸鬼都算是。講起油炸鬼,宋朝的人們憎恨賣國的秦檜,於是將炸油條取名作油炸鬼(鬼與秦檜的檜音相近),以發洩心頭之恨。別說,中國人早上起來吃根油條夾燒餅,那可真是一大享受,可現在一些不肖的商人用洗衣粉來炸油條,讓它一根根看起來吃起來是又脆又膨,那就要看人的選擇了,是要享受呢?還是要命?這真是要命!將來恐怕正經賣油條的也必須加上“純油炸鬼”才行,想起來也真是的,連我們小老百姓這一點點享受都要剝削,讓我們吃得提心吊膽的,看來真該把這些不肖商人都抓起來炸它一炸。
講到菜名,天津的“狗不理包子”更是一絕,這包子面皮白,一咬下去一面覺得軟呼呼的,同時又覺得很有咬勁,皮香肉嫩,果然名不虛傳,據說現在狗不理已經申請了世界專利了,將來世界各地都可以狗不理一下。
其實不管菜的名稱怎樣引人入勝,惹人遐想,甚至發出會心的微笑,最重要的還是菜的內容,到底菜好不好吃?其次,即使菜名一樣,怎麼個作法也要有講究才行,就像我吃過多少的魚香肉絲,但作得好的實在很少很少。我在想,今天世界到處充滿了好聽的宗教名稱,什麼統一教囉,什麼愛的家庭囉,我們還是必須仔細檢查看看它的內容如何?它是真的能夠拯救人靈魂脫離罪惡的嗎?它是來自真神對人的啟示嗎?像台灣有個過去在大陸管它叫鴨蛋教的,信的東西就真不少,除了信無極老母,彌勒佛,菩薩,講起耶穌他也信,這份子亂喔!要知道,真理本身絕對具有排他性的,哪裡能都是真的?都信起來?那不就很混X嗎?這是我的心底話。
Thursday, August 13, 2009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